河南冶金焦:焦企心态好转 短期市场弱稳
- 编辑:5moban.com - 18从同比数据看,食品价格上涨4.1%,影响CPI上涨约1.35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近六成,是同比上涨的主要因素。
在目前信息畅达的投资环境中,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已不适用。汇丰收购及合并业务全球主管弗洛里安福兹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所面临的审批规则与环境正在逐步放松,中国企业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投资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步减小,中国更为注重对外投资将是未来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境外投资额不断刷新,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步伐逐渐加快,企业从收购资源到开始收购技术,出海企业也从大型央企进一步扩大到了民企。利子琛近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对外投资格局转变,加之欧洲正处于经济触底反弹阶段,现阶段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将能获得更高的价值同时,他强调,对于能源规划,更为关键的是应考虑落地时技术的成熟性问题。而这种能源规划与城市规划协同起来,能够使城市在能源利用方面达到清洁与高效。地方政府与国企主导的城市化投资,竞争不充分,质量不高,以及条块分割的问题比较严重等。
据介绍,肇庆新区在规划期内将逐步推进以天然气为主导的清洁能源使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这一殊荣得益于其创新的成本可负担、模式可复制、效果可持续系统的一体化规划模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近年来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建立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开发利用的政策框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在当日举行的可持续经济发展面向未来的中丹伙伴关系论坛上,尼尔森称,丹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经验表明,在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可以做到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其次,要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并更多的利用生物质能和风能。丹麦计划到2050年时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该中心与丹麦国家能源署合作,通过学习借鉴丹麦的模型方法和经验,开展了中国2050年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的情景研究。
中、丹在绿色发展、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国的友谊,促进双方共赢发展,也对推动全球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特别是现在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更为突出的能源和环境问题。
中国希望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丹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继续推动中国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中丹项目框架下,两国企业和机构开展了多项技术创新和合作,包括可再生能源设备检测,并网输电,区域供热等多个领域。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479万千瓦,与前年相比增长3.4倍。刘琦说,中国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仍然较低,仅为21%,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任重道远。
尼尔森说,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做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统计,2013年,中国新增风电并网容量144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716万千瓦,同比增长23%。尼尔森说,中国和丹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已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丹麦高等教育和科技大臣苏菲卡斯滕尼尔森25日在北京表示,希望中国和丹麦两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继续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丹麦经验。
2009年,双方又启动了中、丹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以促进两国产业技术创新。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认为,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早在2006年,丹麦支持中国开展了风能资源评价、风电项目规划、风电并网能力建设等项目。2012年,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北京成立。
丹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其风电技术和生物质发电技术都遥遥领先。此次论坛是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一部分这一击有多痛,尽管缺乏直接统计数据,但仅凭今年一季度以往GDP增速普遍大于东部省份,以钢铁、重化工、水泥、建材产业为荣的中西部近十个省区,譬如河北、内蒙古等,GDP增速大幅下滑到东部省份之列,人们就足以掂量出这一击的分量所在。在产煤大省,尤须痛下决心砍掉过多、过滥、过重的搭车收费。如此这般,再外加同样需摊入晋煤价格的煤炭腐败成本,晋煤价格岂能不长期虚高。所以,如若山西煤企和地方政府不识时势,继续抱定晋煤还能梅开二度之幻想,将由眼下的大痛发展为惨痛。
这是民智开启,社会进步的又一具体实证。如果说,中西部经济是压产加调整,那么东部经济则是转型加升级。
其实,无良煤老板作为伴随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性畸形社会群体,其人数因3年前山西在国家支持下大规模关停关转小煤窑,兼并整合中型煤矿已大为减少,但山西要获得舆论的总体谅解哪怕淡忘仍为时尚早。眼瞅着今年首季亏损面和亏损额继续扩大,山西省长李小鹏再次敦促全省各级政府和煤炭行业加大晋煤20条落实力度。
这样的虚高,一旦面临全国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及整个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晋煤何以扛得住?。眼下已降至均价500元一吨的优质晋煤,其所含税费(还只是桌面上明收的)居然高达四成。
短期内为晋煤救急,国家层面一要赶紧建立由财政托底鼓励民资参与的国家煤炭储备制度,二要适度控制进口煤炭(进口煤没有苛捐杂税,虽经长途运输价格比国产煤还低)。煤炭吃香时,它是炙手可热之乌金。不是今天的国人都变刻薄了,而是对以往掠夺式发展普遍表达不屑与痛恨。也许真系隔行如隔山,对煤炭从香饽饽到烂山芋之巨大落差究竟因何造成,普通民众大多抱有不同程度之疑虑,于是网上有人猜疑,山西是在故意哭穷,以变相抵制国家压减煤炭产能的政策。
如果再算上雁过拔毛之林林总总暗收费,再考虑到国家资源税改早就该征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税、煤炭开采资源补偿税、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等必收税费,晋煤负担还得再加重一块。煤炭过剩时,煤炭形同白菜贱卖也少人问津。
据笔者观察,山西并没有哭穷,压缩过剩产能尤其淘汰高硫、高灰和低热值煤炭产能,山西比谁都急。以浙江为例,今年一季度每万元产值以煤炭为大头的能源消耗直降5.9个百分点,可见转型加升级力度之大,出手之狠。
为此,年产能11亿吨,实际年产量9亿吨,年外调6亿吨的煤炭大省山西,今年首季巨亏40.2亿元。屋漏偏逢连日雨煤炭从紧俏到积压,面上原因除各地治雾霾急就章、纷纷煤改气和供需失衡之外,全国性淘汰落后产能(是长痛不如短痛之好事),又对晋煤以致命一击。
时至今日,山西各级财政(愈往下愈甚)对晋煤依赖程度令人为之侧目。由于产能严重结构性过剩,外加雾霾肆虐迫使各地大规模推进煤改气,又因节能降耗已成社会大势,今年后三个季度及未来数年间,已持续两年有余的煤价下跌趋势几乎没有止跌可能性,山西于去年夏天出台救市意图明显的晋煤20条予以应急。冰冻非一日之寒,解冻更非一夕之功。靠山吃山曾经是区域财政来源的以不变应万变。
山西因煤兴省,也因煤挨骂,全国舆论对无良煤老板的痛恨不亚于对腐败官员之痛恨。山西的真困境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掠夺式开采粗放式发展终要支付沉痛代价。
舆论反映民间认知之变,说明吁请科学发展已呈普遍民意。如果晋煤综合税费能降至占煤价两成的稍合理水平,眼下的山西煤企不但能立即获利丰厚,而且能使长期扭曲的煤价与市场供求关系相吻合。
所以,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行业动向、政策导向和市场趋势之一举一动,就算是不端煤碗的广大民众同样理当上心。拯救晋煤有赖毅然决然实施综合配套改革。